張福興.近代台灣第一位音樂家 人親、土親、故鄉親 永遠的白鷺鷥 最愛台灣-溫暖滿人間 生命的禮讚 北海岸的文化原鄉-淡水.三芝風雅頌




 

 
        李天祿1909年生於台北大稻埕,他的一生可說是典型的「先苦後甘、老運亨通」。父親許金木(入贅李氏,李天祿從母姓)是布袋戲演師,李天祿九歲喪母,十一歲起正式跟父親學戲,跟在嚴父身旁的他,稍念錯戲詞,就得挨排頭,有時還被一腳踹到戲棚下。為此,雖然李天祿成名多年,卻曾不只一次對外界說九歲至十六歲是他一生最「苦慘」的日子。1929年,李天祿娶陳茶為妻,結識黃海岱,與先前結識之鍾任祥南北三人數十年友情,傳為藝界佳話。二十二歲那年,李天祿自組「亦宛然掌中劇團」,未料,兩年後,中、日戰爭爆發,在日人統治下的台灣,嚴禁搬演野台戲,李天祿被迫關閉劇團,改行做生意。台灣光復後,李天祿的「亦宛然」重新開張,趁著全島瘋狂慶祝光復的熱潮,正值狀年的李天祿帶領著「亦宛然」走遍了北台灣的大小村巷,於是奠定北部布袋戲盟主寶座。直到1955年,政府以破除迷信為由停止地方拜拜、禁演酬神戲,頓時野台布袋戲團藝人的生活陷入困境,加上「金光布袋戲」又異軍突起,「亦宛然」終於在1971年封箱落幕。

        戲團解散了,「天祿師」才開始走老運,廣結善緣的他,六十五歲那年,經由法漢學家班文干介紹,收了法國學生班任旅、陸佩玉,爾後他們把布袋戲宣揚至歐洲,個人名氣也向國外播散。1985年,李天祿獲頒第一屆民族藝師薪傳獎,1989年又獲選為第一屆重要民族藝術藝師,1991年獲國民黨「華夏二等獎章」,1995年獲頒法國文化騎士勳章。李天祿一生充滿傳奇色彩,演了一輩子布袋戲,近十年來更因演電影而紅遍大街小巷,1994年,導演侯孝賢又以李天祿年輕時代故事為藍本拍了電影「戲夢人生」,此片參加坎城影展時,李天祿還親率「亦宛然」赴坎城表演布袋戲,身軀佝僂、戴著黑色太陽眼鏡的李天祿,一副極「酷」的模樣,成為新聞媒體的焦點,出足風頭,也是戲夢人生的寫照。

        李天祿出身南管戲,南管是文戲,表演細膩,多公案戲,講的是人情事理、悲歡離合。天祿師特別重視培訓後場先生,所以他的徒弟、兒子、學生都可以吹、彈、鑼、鼓,天祿師特別把平劇式的文武場、西皮、二簧的唱腔、平劇的口白,引進布袋戲中,因此人稱他的亦宛然為「外江派」。在李天祿長達七十餘年的布袋戲生涯裡,活生生地刻畫了一部台灣布袋戲興衰史,他帶領著布袋戲、布袋戲跟著他,有起有落,他不僅使布袋戲的火苗延續不息,而且發揚光大,更讓台灣布袋戲得以名揚四海。1997年,在資源不足的艱難環境中,李天祿在台北縣三芝鄉成立「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」,為布袋戲的保存、傳承工作而努力。 1998年,獲香港(海外)文學藝術家協會頒第一屆「中華文學金龍獎」,同年8月12日,因心肺功能衰竭病逝於台北縣三芝鄉老家,享年九十歲。

-END-